首页 > 量子问道> 政策与新闻资讯> 新闻热点>

Quantum

interrogation

量子问道

《郭光灿传》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奠基人、中国科大教授郭光灿院士回忆录全面上线

发布时间:2021-08-25 11:06阅读次数:2835次
分享到:
近日,记录讲述郭光灿院士的回忆录《郭光灿传》全面上线





郭光灿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郭光灿率先将量子光学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并身体力行地推进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郭光灿又率先将目光投向量子信息领域,在缺乏支持和经费的情况下努力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谋篇布局,培养人才。他对量子信息科学的执着、对国家科学发展大公无私的信念、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精神,终于使得量子信息科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




对量子信息科学的执着追求——连续四年申请973,终获成功


1998年,国家实施973计划,支持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我认为量子信息是最合适的,它将来会有量子计算机、量子密码,我信心满满地递交了申请书,可是申请书递上去就没了下文。”因为大部分的教授研究的都是经典信息,甚至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量子信息是“伪科学”。然而,面对量子信息这一大好机遇,郭光灿认为,他决不能让自己和他的祖国错过这一个机遇。

1999年,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郭光灿第二次申请了国家的973项目,可那一次又失败了。这时,郭光灿的科研经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他在中科院一笔5万元的经费下度过了艰难的一年,并着手在中科大成立了量子重点实验室。可以想象,初始的量子实验室有多简陋。“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台386机器,一台针式打印机,就这两个设备。我的研究生们都是轮流用这台386机器。”后来还有一个学生回忆说,当时他们都是排着队用设备的,谁到点了,就算没算完也得下来轮到别人。

2000年,郭光灿满怀希望第三次申请973项目,结果还是失败了。“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会去做,尽管经历了三年都不成功。出差一个人,到宾馆一个人,做报告我一个人,一个人修改报告,那个时候确实感到比较孤独。”郭光灿一边要领导他的实验小组完成论文,一边又到处去申请经费,到处碰壁。但是他却仍然很乐观、坚强地去面对,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坚信量子信息科学一定会被国人所接受。

2001年,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实验室没有场地,学生们面临着没有办法做实验的窘境,这对于一个实验室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郭光灿仍旧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多方周旋,为实验室争取来了场地,保住了实验室。也正是在这一年,郭光灿第四次申请973项目,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国家首个在量子信息领域的973项目,他拿到了2500万的科研经费。“我从1998年开始申请,每一年都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郭光灿说道。


对国家科学发展的大公无私——拿到千万经费想到国家量子信息的未来


申请到973项目后,郭光灿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团队,而是考虑国家量子信息未来的发展。

“这么大一笔钱,也是国内第一个量子信息的973项目,我不能把这个钱全部用来发展我的个人团队。”郭光灿说道。他认为,中国要在世界上和强国竞争,光靠一个团队是肯定不行的,他必须团结国内所有的力量来壮大这个队伍,全方位地发展量子信息科学。

正是有了这样的“大义”,郭光灿后来组建了最初的量子信息科学队伍。时间证明,他是对的。从这个队伍里,走出了5位院士,他们分别为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他们分别是五位课题组长,先后被评为中科院院士。而后这个队伍里的十多位年轻的学术骨,又被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科技部973项目。     

时隔二十年,如今再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光灿主导的这个973项目的实施,是今天中国量子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话语权的重要转折点,也为中国量子信息科学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人才培养的孜孜不倦——咱培养的“土博士”一点不比“洋博士”差


几十年如一日,郭光灿在自己的实验室,在祖国大地上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种代代传承的科学精神也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量子科学人才坚定地走下去。

1998年,郭光灿在组织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时,曾经书信邀请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先生担任会议主持,还收到了钱学森的回信。尽管最后钱老因身体原因婉拒,但回信中的一字一句对于郭光灿来说,都是一种肯定与鼓励,也激励着他在量子信息推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而郭光灿也将这样一种力量传承了下去。

“我这一辈子做好了一件事,培养了一批人,我也兑现了对学校、对国家的承诺,承担了我这一代的国家责任,履行了历史担当,此生无憾。”郭光灿这样评价自己。多年来,郭光灿带领着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迎合产业需求而产生的企业


2009年,郭光灿与他的学生中科大韩正甫教授共同创立了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公司成立当年我们在芜湖建成了全球首个量子政务网,这个网络是郭光灿院士和韩老师带领的团队与芜湖市政府合作的,项目里所使用的核心器件和设备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制,整个网络已经实现国产化。它是国际上第一个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这个网络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正式步入应用轨道。


2010年公司进入国家商用密码产品单位,同年实现红外单光子探测器量产,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可批量生产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国家。 

2011年我们研制出了第一台20M的量子密钥分配终端和量子保密电话。

2012年我们在芜湖军分区做了一个量子密码试用网;并且在那年我们被密标委指定为“量子密码标准制订工作组”牵头单位,在2018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量子安全国际会议上,我们公司董事长韩正甫教授为中国代表发表演讲,向世界介绍中国量子密码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

2013年,我们的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进站院士就是郭光灿院士。同年我们还建成合巢芜城际量子密码通信网,这是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和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共同建成的,光纤信道全长两百多公里,横跨芜湖长江大桥,11个节点,首次加入了量子可信中继技术,是当时国内公开报道传输数据最远的实地网络。这个项目在2014年获得国际著名杂志《new scientist》专题报道,称其为世界首个广域量子密码通信网络。

2014年,我们的核心技术相位编码技术获得了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并且成为国家密标委基础工作组首批会员单位。

2015年我们和天融信一起合作研制出来的首款量子安全网关推出。

2016年,我们和亨通光电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宁苏量子通信环网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干线及城域量子网络建设,西起南京,至苏州吴江,在南京及苏州市吴江区分别设立量子密钥及网络管控中心。环网总长共约500多公里。)同年,我们的QKD产品升级到第三代,研制出了一款量子密码网络一体机设备,这款设备实现了波分复用技术与时分复用技术的融合,也是量子密码技术与经典密码技术的融合。 

2016年,公司在云南建成昆明国家高新区量子政务网,该网络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的量子政务网,并转交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网络维护。该网络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基本成熟,从试验验证走向了实际应用。

2017年,我们研制出合纤量子密钥分配终端,以及前面提到的,我们和亨通一起合作的项目——宁苏量子干线,宁苏段通过验收。此举标志着全球首条相位编码方案广域商用量子干线正式开通。

2018年,我们在北京、合肥都有成立子公司以及合肥研究院。9月份我们还和泰克以及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一起成立了量子信息联合创新平台,拓展我们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实验平台和方案验证能力。

19年、20年、21年……问天量子一直在路上,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专注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保密通信研发工作及产业化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郭光灿院士曾在采访中表示:“上个世纪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原理就已经被证明了,而通过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问题,然而如果进入真正的商业化,要解决很多关键技术,很多针对产业界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产学研协作模式。量子技术走向市场化,光靠学校是不行的,学校就是研究机构,产业化一定要有公司的力量帮助。问天量子的成立就是为了迎合产业需求而产生的公司,目的就是把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产品。”

声明:

1、本文内容出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实现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

2、本文部分内容为问天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无授权不得转载。

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本源量子公众号,如涉及来源或版权问题,请权利人持有效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最新资讯!


  • 电话:15156155790(廖经理)
    13155120526(胡经理)
    0551-63637001(座机)
    0553-3019808(市场部)
  • 邮箱:Qeducation@qasky.com、qaskyhf@qasky.com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E2-901/1001
Copyright © 2020合肥量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00693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478号

小量机器人

Quanta-edu